>>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关于家庭作业变身“家长作业”,莫要让学校减负变家长增负的提案
   来源:宁夏政协


互联网+教育之目的在于互联网赋能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极大改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方式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推进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近年来在推进过程中,本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任务,却出现了家长替孩子做作业的怪象,给家长增添了一种无形的负担,同时对学生而言则失去了家庭作业本身的学习功能和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家长们强烈反响。

一、目前现状

近年来,全区在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和禁毒知识学习,目的是普及安全和禁毒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没有时间和没有学习终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回家做,一部分年龄小的孩子只能由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作业,一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为此苦恼,一部分由爷爷奶奶看护的留守儿童更是无法完成作业。家长们反映,学校要求家长,孩子在完成作业后要截图在微信群里接龙汇报,有的还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们意见怨言颇多,吐槽不断。教育部日前针对给家长布置作业一事,已经明确表态要坚决治理,禁止老师通过手机布置作业。显然对家长替孩子做作业批改作业对与错已有官方定论,教育部门已叫停正在落实之中,但治理乱象还需持之以恒严查严办才能落实到位。

今天我们探讨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教育家校共育,需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职责边界,使老师不缺位、家长不越位,让教育回归本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在平台学习的参与率从幼儿到中学阶段,依次为幼儿在25%—30%区间,小学在15%—20%学在10%以内,很显然,网络平台学习效果并非达到我们的预期。

二、存在问题

一是网络学习任务繁重,管理考核手段单一,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年幼的孩子无法独立完成,中学的孩子课业负担又重,家长替学现象十分普遍。平台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的完成率,因此家长会被班主任三番五次地提醒、催促替自家孩子完成,这种层层加压传导模式和强制要求,令家长和老师都很为难。最后所谓完成的数据仅仅是表面上给上边交了差,使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二是平台内容设定偏大求全,部分专业化程度过高,仅通过数分钟理论课学习,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理解,家长替学导致学生置身学外,同时老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造成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出现两张皮现象,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高竞赛活动参与度,会直接提供答案,偏离了教学方向。各校网络教学课程开展偏少,而且大多仅限于理论,缺乏亲身体验和社会实践。



【责任编辑】:宁夏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