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稳步扩大建设规模,提升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民盟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交提案建言。
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民盟宁夏区委会提交《关于加强我区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83万亩,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1424万亩的76%;累计改造提升高效节水农业621万亩,占灌溉面积1075万亩的57.8%。
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技术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区出现“核心区”和“辐射区”的分化,辐射区水利工程配套不足,形成“断头路”和“断头渠”现象。历史项目建设标准低。去年前投资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中,每亩仅1300元左右,难以兼顾农田、工程、水网、道路、电力等项目内容的建设资金,部分项目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新建项目任务难度大。我区有些农田土质条件差、平罗等县(区)耕地盐渍化程度较重;中南部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盐池、同心等县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旱作耕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民盟宁夏区委会建议,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评定、运行管护等技术规范。加快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的投资标准。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支持的同时,调高新增耕地跨区域交易、用水权交易、土地出让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自身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净收益,作为项目收入和合规还本付息来源。充分利用专项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直接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履行统一管理职责,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协同,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服务恢复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加快涵盖项目管理、耕地质量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等内容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保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83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6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波提交《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的提案》中提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环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定、运行管护等技术规范有待完善。去年之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和自治区亩均投资仅1300元左右,难以兼顾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各项建设内容,个别项目田间道路、灌溉设施不配套,农田生态建设滞后,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投入不足,农田建设智能化水平不高。竣工验收存在短板。我区虽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但对产能提升、地力达标等要素的要求不细。竣工决算不及时,自然环境变化、设计变更审批流程迟滞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时有发生。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普遍存在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建后管护亟待加强。工程建成移交后,乡镇缺乏管理机构和管护人员,受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护积极性不高,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有待加强。部分项目日常管护不到位,常年带病运行,工程使用年限明显缩短。现行制度对管护经费来源、分担比例、标准未明确规定,维修养护标准不统一。
马波建议,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评定、运行管护等技术规范。加快研究出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的亩均投资水平。构建“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机制。调高新增耕地跨区域交易、用水权交易、土地出让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自身产生的“两项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净收益,可作为项目收入和合规还本付息来源。
完善高标准农田项目验收办法,将产能提升和地力达标情况作为验收合格的重要参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调整工程预算的,应严格报批程序,规范调整预算,并加快变更审批调整流程;因县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工程结算付款进度的,项目建设单位要多方争取资金,及时拨付工程款,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作为新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行管护。研究制定分区域、分类型的农田设施维修养护标准规范和定额。建立管护经费机制,发挥好自治区管护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县级政府将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导建立农田经营者自觉承担管护投入机制;将高标准农田项目结余资金、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村组集体经济收益等作为管护经费的重要补充。(记者 韩瑞利)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