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攀高向新 助力宁夏枸杞产业向千亿产值迈进——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企业家座谈会侧记
2024-02-23 08:48:20   来源:华兴时报

  人勤春来早。2月21日,春节刚过,一场现代枸杞产业企业家座谈会在自治区政协召开。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玲、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可为3位省级包抓领导出席座谈会。38位枸杞产业企业家、相关厅局及枸杞主产市县负责人齐聚一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两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现代枸杞产业“跳起来摘桃子、打造千亿级产业”要求,围绕枸杞产业发展面对面交流,纾困解难、提振信心,推动发展。

      坚定信心民营企业成枸杞产业发展“C位”

  枸杞是宁夏的一张靓丽“红色名片”,枸杞产业是我区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标志性产业,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情怀,做好现代枸杞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宁夏人的责任和使命。

  宁夏枸杞行业民营企业大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从小摊贩、小作坊做起,把一个个小生意做成了大买卖,把一个个小作坊办成了现代化企业。到会企业家们大多亲历了这一发展历程,他们有许多话想要说。会议将话筒的“C位”让给民营企业,也把民营企业摆在了产业发展的“C位”。枸杞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区枸杞产业近95%的产值、近98%的税收收入、近40%的研发投入,民营企业在枸杞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我区现有近3000家枸杞企业中,其中专门从事枸杞产业的企业39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规上企业30家,有力支撑了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畅所欲言,既谈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提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

  “2023年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枸杞跑出了‘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迎来了产销两旺的好成绩。”宁夏枸杞协会会长、百瑞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第一个发言。他建议,要加大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力度,鼓励更多企业使用“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区公用品牌,对于达到地方质量标准的农户或企业种植基地,给予一定奖励。

  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贵武呼吁,行业同仁要通过高质量产品应对消费升级,守护好行业发展“底线”,共同维护良好的产业生态。“目前宁夏枸杞产业还缺乏大渠道、大品牌,缺乏在全国枸杞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大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引进和培育全国性的枸杞行业龙头大企业。”他建议道。

  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世忠40多年前从浙江来到宁夏,经过不懈奋斗成为知名企业家,一直专注于枸杞饮品这一细分领域,在产品推广创新、企业深度合作方面不断努力,提升宁夏枸杞深加工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让枸杞饮品走向国际化,他建议枸杞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在杭州建立宁夏枸杞直播运营中心,整合大企业资源,带领小企业乘上直播“快车”,使宁夏枸杞产品销得更多、卖得更广。

  宁夏得养生庄园枸杞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健希望,加强枸杞种植环节用药监管和产品检测,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祁珍建议,扩大枸杞产业政策对本地企业支持广度,让宁夏本地枸杞企业享受到扶持政策。

  宁夏永寿堂中药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红建议,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重点打造锁鲜枸杞加工生产线,保证茨农的利益,提高茨农的种植积极性。

  ……

       纾困解难助力枸杞产业主体做优做强

  从干果到液态、从单一产业到三产融合、从品类销售到品牌传播……不断推陈出新的现代枸杞产业持续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枸杞加入了“现代”的前缀,更迸发出现代化的产业能量。

  站在“宁夏枸杞”这一响亮招牌的肩膀上,如何打造出更加高精尖的产品、把枸杞产业实力做强是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宁夏枸杞名头叫得响,不乏有人‘鱼目混珠’,把外地枸杞换了包装冒充宁夏枸杞进入市场。让外地消费者很难在线上、线下买到正宗的宁夏枸杞。就我公司而言,因资金短缺、品牌宣传力度不足等因素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容易受低价劣质产品的冲击,线上渠道表现尤为突出。”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彦华建议,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切实做到“宁夏枸杞”“中宁枸杞”的精准授权,不断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发展和产业振兴,都离不开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几年,随着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枸杞新产区陆续兴起,宁夏枸杞也遭遇市场和品牌危机。

  “我区不少企业同时开展种植、加工、营销等业务,企业负担重、成本高,全而不精,陷入‘低级内卷’,导致宁夏枸杞产业链专业细分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现象普遍。有些企业放弃了对自身品牌的宣传,转型为原料供应商,把大部分利润空间让给了非本地的品牌方。”宁夏一杯作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一凡建议,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宁夏枸杞产业,用新思路、新技术、新资源带动行业不断捕捉市场机会,助力枸杞产品持续创新和龙头企业升级转型。

  “要扩大枸杞产业政策对本地企业支持广度,让宁夏本地从事销售、投资建设厂房、购入设备等与枸杞相关联企业都可以享受到相应政策,为宁夏枸杞产业培育后备力量。”“加大对假冒品牌、不合规产品的处罚力度,加强枸杞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意识。”……会上,气氛热烈,企业家们敞开心扉、踊跃发言,既有对发展环境的审视和思考,又表达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来自自治区林草局、科技厅、财政厅等10个包抓机制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认真记录着企业家们的发言。“要有政策‘执行力’,需要各部门在操作上细化实化到位,打破‘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痛点’,开出不同‘药方’,‘一企一策’解决问题,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思路在交流中明晰,信心在讨论中传递,力促建议能变成一条条具体举措,推动枸杞产业更好发展。

      质效双升推动枸杞产业持续向好

  一路走来,经历过峰谷交替、面对过风雨颠簸。无论是在诸多矛盾交织,还是在困难挑战叠加的情况下,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领导包抓机制各成员单位始终谋大事、干实事、解难事,枸杞民营企业秉承初心执着坚守,促进产业呈现质效双升良好态势。

  2023年,自治区政协考察组赴福建考察,促成枸杞叶和正山小种红茶“两片叶子”千里合作。目前,合作项目由福建正山堂和宁夏智慧宫成立的枸杞叶茶研究院和品鉴馆正在推进,二期项目还将开启国际产业合作。

  会上,宁夏正山堂福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时荣介绍了通过两年采样和试制的7款宁夏枸杞红茶产品。“在宁夏共采集8个县区、15个品种、历经春夏秋3季,约70批次枸杞叶成功研发枸杞红茶。 (下转02版)(紧接01版) 我们深切感受到,通过茶产业和现代枸杞产业资源配置,发挥了‘1+1>2’的效应。”张时荣建议,加速将枸杞叶列入药食同源目录内,让更多企业参与枸杞叶相关产品的研发。

  塞上江南的风土,黄河水的润泽,成就了宁夏枸杞的“DNA”。

  “过去一年,我区枸杞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枸杞人,我们倍感振奋。”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泰安是在枸杞行业奋斗38年的“老兵”,他说,沃福百瑞已建成15条现代化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年产能超过15亿元,产品出口27个国家,2024年,公司将在“枸杞+”和“原浆+”上发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成适销对路的商品?宁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建议,加强对枸杞多元化科技药用价值研究的支持力度,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布局支撑。

  枸杞产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来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宁夏枸杞原浆首次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宁夏枸杞首次参加了香港葡萄酒与烈酒展、香港国际食品展;在国内,宁夏枸杞与北京同仁堂等大型企业合作,成功邀请陈道明公益代言宁夏枸杞……枸杞市场扩展的空间很大,枸杞企业的发展机遇很多。

  会上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宁夏枸杞产业做优做强还存在很大的短板和不足亟待解决:企业家视野还需登高望远,做优品牌、做大市场、做强企业的眼界和魄力急需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现代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普遍偏弱,拓展渠道的勇气不足;知名品牌依然不强,缺乏“拳头产品”,难以精准满足市场需求。

  在思想碰撞中,与会人员形成共识:要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不动摇,聚焦千亿产值目标任务,持续深耕主业,在提质量、增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进取;要抓好优势项目和拳头产品,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明星产品,全力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要永葆干事创业激情,专心专注做主业,用心用力搞创新,踏踏实实办企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枸杞产业是宁夏“六特”产业中第一个作出千亿产值规划的产业,座谈会上,大家说实话、办实事、解难题、鼓干劲,企业家们一致表示,将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干事精神,聚焦千亿产值目标任务,拿出“二次创业”“三次创业”“多次创业”的进取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奋力推进我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李 莹 邓 蕾)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