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一份由福建省古田县委和政府制定的《古田县与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对口协作方案》报送自治区政协。这是自治区政协推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与古田县以菌菇产业为桥梁深化对口协作的一项成果。
自治区政协十分关注大武口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多次到包抓的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祥河村菌菇生产基地开展专题调研,与种植户、生产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征求意见,研究助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深入推进食用菌产业成为联农带农促农的“富民”产业。
今年5月,陈雍带领自治区政协考察组专程到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县,考察菌菇产业“县域工厂化”的古田模式,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谋划对口协作工作。
在自治区政协的推动下,6月,大武口区委和政府与古田县对接,专程赴古田县实地考察菌菇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关于赴福建古田县考察菌菇产业情况的专报》报送自治区政协,两地深化菌菇产业合作按下“加速键”。
高位推动产业对接促两地菌菇产业深度合作
“食用菌产业是闽宁两省区互学互助、对口协作的帮扶重点,宁夏食用菌产业发展有优势、有条件、有机遇、有前景,要继续做大做强做优。”陈雍在调研时对宁夏食用菌产业向更大、更高、更强方面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大武口区,纬度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但当地盐碱地占比高,发展其他农作物受限,菌菇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21年,大武口区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盘活老旧温棚216栋,种植平菇、香菇、羊肚菌、灵芝等食用菌,带动农民增加产业收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菌菇产业亟需科技助力、人才助力。
古田县,隶属福建省宁德市,拥有发展菌菇产业的雄厚实力,目前是全国食用菌主产区,全县共研发种植38种菌类,开发生产8大类4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热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田县与大武口区,一个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内陆腹地,两地推动菌菇产业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借助古田县前端广阔市场带动大武口区后方基地生产。
大武口区考察组深入了解古田县菌菇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能力、市场前景。古田县食用菌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5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9年居宁德市第一,全县食用菌产业生产链条完备,拥有民营科研院所32家、菌种场101家,建有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和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引进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61名,自主培养本土人才1万多人。全县农业人口中70%的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农民现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县域工厂化”独特的“古田模式”,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繁荣景象。
实地考察后,带队考察的大武口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刘强与古田县分管菌菇产业副县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积极寻求合作,拟建立闽宁协作—古田县同大武口区县区级菌菇产业扶持协作机制。大武口区提出了共谋两地菌菇产业合作的“愿景”:借鉴古田县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经验,促进大武口区产业链完善深化;依托古田县检测中心,帮助大武口区农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委托古田县农产品包装加工企业,以代加工形式,对大武口区菌菇产品进行包装;大武口区组织村干部、种植能手到古田县参加技术培训,古田县组织技术团队在大武口区长期驻扎,开展指导培训,跟踪服务。
经双方洽谈协商达成协作框架,互为闽宁协作对口城市的大武口区和古田县深化合作的具体方案逐渐清晰,从科研、深加工,到市场、育品牌,再到种植、促增收,谋划大武口区借鉴古田县经验推进菌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学习借鉴“古田模式”谱写闽宁协作增收致富新序曲
10月的大武口区秋高气爽,隆惠村菌菇基地,一栋栋温棚错落有致,80多栋温棚里种植的香菇、平菇陆续出菇,在棚里务工的农户不停忙着摘菇,一天收菇量超5000斤,销往区内各地。
3个月前,从新疆回到隆惠村返乡创业的辛涛,放弃外省高收入的工作,在家乡承包了4栋温棚种起了香菇,近日菌菇已经出产,收益有4万多元。
谈到该村发展菌菇产业前后发生的变化,隆惠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深有感触。“当时我们村上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处处盐碱地,种啥啥不成,大家找不到产业发展思路,摸不到致富脱贫门路,看不到过好日子的出路。”朱兵兵说。自从两年前引进菌菇种植,村民找到了致富新途径。逐渐兴盛起来的菌菇产业不仅就近解决了本地农户就业问题,还吸引了一些村民返乡创业,大家对菌菇产业前景十分看好。
“近两年,大武口区食用菌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建成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园、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投产使用,还建成养菌车间、制棒车间、分拣中心、交易大棚各5000平方米,成为当地朝阳产业。学习借鉴‘古田模式’,有利于挖掘乡村振兴潜力,有助于联农带农帮助增收致富。”刘强说。
记者从《古田县与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对口协作方案》中看到,方案详细分析了古田县与大武口区县情和区情、两地发展菌菇产业的总体情况,以及两地进行优势互补的基础,提出包括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加强企业投资合作、搭建营销合作平台等合作举措。
菌菇产业搭起了大武口区与古田县合作桥梁,古田县在报送协作方案中明确了合作方向、举措、实施步骤,细化到香菇棒单个成本,对菌菇产业发展前景进行精确“计算”,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铺路架桥。
两地将深化合作意愿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和举措:
通过技术合作授人以渔。提出由古田县组织专家技术团队赴大武口区开展技术辅导,组建2至3支产业服务团队,帮助大武口区定向培养培训食用菌产业专业人才100至200人次,建成菌种供应中心1个,帮助制定食用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2至3项,争取科研资金2至3项,形成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1至2项,引领争创省级或国家级示范园区。
通过投资合作增强优势。提出古田县每年组织1次企业考察团赴大武口区实地考察,积极推动古田自动装袋机、标准化菇房智能调控设施、热泵烘干技术等食用菌生产技术装备,支持古田企业在大武口区开办菌棒、外包装、精深加工等生产基地。
通过指导大武口区种植户建立菌种繁育基地、菌棒生产基地,以及建设菇棚、推广香菇、猴头菇、茶树菇等古田优势栽培品种,建成菌种供应中心1个,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急难问题,实现稳产业、保增长。
通过营销合作携手共赢。提出发挥古田县“买全国、卖全国”的营销渠道优势,帮助发布大武口区菌菇产品信息,组织食用菌营销企业对大武口区食用菌产品进行统购统销、兜底销售等,组织和鼓励两地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展销活动,促进消费帮扶。
如今,大武口区与古田县正合力推动方案落地落细,以菌菇产业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闽宁协作,谋划通过两地在产业发展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做强做优食用菌特色品牌,将“宁夏所需”与“福建所能”紧密衔接,拓展合作领域、健全帮扶机制、提升协作水平。 (记者 李 莹)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