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养蜂人,他总像蜜蜂一样无私奉献,把养蜂技术分享给周边群众,带领大家养好蜂、取好蜜、多增收,他就是群众“甜蜜事业”的好帮手、泾六盘蜂业养殖基地负责人冶连荣。
养蜂走上致富路
在泾源县泾河源镇泾六盘蜂业养殖基地,成排摆放的蜂箱里时不时飞出蜜蜂,它们是冶连荣的“甜蜜梦想”。见到冶连荣时,他正在查看蜂箱状况,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上面的盖子,抽出一排排已灌满蜂蜜的蜂巢框,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时而飞舞在他身旁。
“我爷爷那辈就开始养蜂,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我刚接触养蜂时,养蜂技术条件受限,产蜜只够家人吃,那时只把养蜂当做一个爱好。”冶连荣告诉记者,祖辈养殖蜜蜂用的是泥土做成的蜂巢,靠的是蜜蜂自身的“努力”,花期不好的年份还容易绝收。后来换成圆柱形的蜂箱,慢慢才演变成现在配了保暖套的活动蜂箱,帮助蜜蜂越冬。“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蜂蜜的品质,养蜂的地点要经常变化,哪里花开得好,就搬到哪儿,隔几年,我们就会将封箱运到海原去。”冶连荣说。
成年后的冶连荣起初并没有从事养蜂事业,而是常年在西安、银川等地务工。2013年,泾河源镇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回家探亲的冶连荣看到了养蜂商机,于是,他从青海购买了30多箱蜜蜂,回来后向农牧专家多方请教,仅一年多时间,数量就发展到200箱,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六盘山脚下环境优美、污染小,酿造的蜂蜜品质高,同时,养蜂跟务农也可以结合发展,扩大收益。”冶连荣说。
随着蜂蜜的产量越来越大,冶连荣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第二年,冶连荣就把店开到县城,事业越做越大。
近年来,泾源县立足六盘山生态核心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绿色生态优势,将蜜蜂养殖作为当地群众一项“短平快”的增收致富产业大力支持发展。
带动村民同致富
“要想让养蜂规模化,就必须走养蜂、产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冶连荣告诉记者,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养蜂,2014年,他把养蜂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一家集养蜂、技术培训、蜂产品产销一体的合作社——泾源县泾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把好蜂蜜从原料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随着多年养蜂技术推广,冶连荣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乐学好思,乐于助人的精神深得周边群众支持。泾河源镇底沟村村民马江科靠着养蜂,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虽然养蜂已经8年时间了,但是遇到养殖难题,他还是首先想到向冶连荣请教。面对大家的疑问,冶连荣再忙再累,也会抽时间上门做好技术指导,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蜂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我刚开始养了五六箱土蜂,慢慢发展到活动框。开始养蜂还有点害怕,冶连荣跟我说不要怕,你跟着我干,错不了!你哪里遇见困难了我给你指导。在他的指导下,我从20多箱扩大到现在的140多箱”马江科笑着说。
就这样,在冶连荣的帮扶下,与他一起养蜂的农户达36户,2000多箱中华蜜蜂让他们去年收入超过了200万元。
能吃苦中苦,方享甜中甜。冶连荣在20多年养蜂路上收获了尊重,他先后被评为固原市优秀致富带头人、优秀蜂农、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2019年11月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养蜂者”。2022年,泾源县泾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被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纳入“十三五”中华蜜蜂健康高效养殖规划,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实)训基地、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在冶连荣的带动下,泾源县建设中华蜜蜂养殖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0个、示范场14个,蜂群数量稳定在2.3万群,年产蜂蜜20万公斤,养蜂收入达到2000万元,全县养蜂户户均年收入1万元左右,泾源人的生活已像蜂蜜一样越来越甜蜜。
“中蜂产业作为泾源县特色农业产业,是绿色产业,更是朝阳产业。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带头作用,加强中蜂养殖技术研究,加强蜂产品开发,加大中蜂养殖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为泾源县中蜂养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冶连荣说。(马 军 文/图)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