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关于保护宁夏黄河支流与助力宁夏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金忠杰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以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为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协同推进降碳、节水、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一、现状:作为宁夏动脉的黄河既制约也推动宁夏。约2.2Ma前黄河切穿黑山峡谷奔流而入卫宁盆地,孕育守护了宁夏鱼米之乡—卫宁平原与银川平原。宁夏地区黄河流域补给及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宁南黄河支流及黄土高原区域,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流域特征。宁夏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茹河、泾河、渝河、葫芦河、苦水河、红柳沟、水洞沟等河流,其中包含了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4km2者仅黄河和清水河2条,大于103km2的有15条。黄河一、二、三级支流主要分布于卫宁盆地以南黄河右岸地区,即宁夏南部地区,特征为级数多、长度大、流域面积大。
二是侵蚀特征。宁夏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地貌的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外加众多黄河支流导致河流侵蚀地貌发育,使该区域侵蚀地貌特征极为显著。由于河流侵蚀缘故,以至于现代黄土高原侵蚀速率是早期黄土高原平均堆积速率的39倍,侵蚀速率极高。
三是降水量大。根据《宁夏水资源公报》宁夏行政分区、流域分区降水量、全区降水比例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对比显示,以宁南地区降水量最高,年均降水比例占全区40%以上;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河流流域降水量及多年平均降水量300mm以上。年均降水量、降水比例均全区领先,支流降水量大,给干流补给量也大。
四是人口密度。宁夏南部较平坦区域为沿河展布的条带状小盆地、河流阶地平台及河流冲洪积地貌为主,调研统计发现宁南约9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黄河支流两侧的平地或台地区,本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也大都傍河而存,以清水河两侧最为典型。因此,沿黄河支流各类资源集聚、人口密度大。
五是支流故事。野外地质考察、测量发现,宁南地区部分黄河一、二、三级支流河谷宽、河道长且河流较小,部分支流年龄超过百万年,呈现“小老头”现象,意味着宁南地区黄河支流历史悠久,如海原境内黄河三级支流园河约2.1Ma形成,几乎与黄土高原同期。讲好黄河支流故事,也是黄河历史的一部分。
二、需要优化的问题
宁夏南部地区黄河支流具有发展历史悠久、级数多、长度大、流域面积大、降水量高、侵蚀率高等现状,其两侧较平坦地形也是该区域政治、文化、人口集聚区,大多数人沿河而居、依水而存。其优点是资源的集中与人民生活的便利。同时,也存在“人地”生态系统不平衡性、河流侵蚀加速黄土地貌水土流失、垃圾增加对生态环境破坏、生活厕所污水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增加、低碳降碳发展任务艰巨等需要优化的问题。
三、建议
1.开展黄河右岸一、二、三级支流小流域精准化治理。一方面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河流侵蚀作用显著,较大的降雨量有利于植被生长,同时也对黄土堆积区域造成了一定的侵蚀。另一方面黄河支流区域在面临流水侵蚀、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也担负着其下游黄河干流地区水质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角色。河流支流流域生态不平衡是造成干流河流系统失衡的主因之一,黄河支流的河流-地貌的动态平衡是干流生态健康的重要前提。因此,黄河支流小流域的精准化治理,不仅是当地自然环境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助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前提条件。
2.开展宁夏地区黄河支流河流地貌调查研究,讲好黄河故事。黄河较多支流呈现“大河谷,小河流”的现象,意味着宁夏区内很多黄河支流虽规模小但河流发展历史长久,以“小老头”的方式存在,代表了区内悠久的河流地貌发展历史,讲好黄河支流故事,也就对讲好黄河故事的丰富。
3.加强黄河右岸支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历时已久,功不可没;近些年保护和建设重心基本以黄河干流周边为主,支流流域相对滞后。根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黄河右岸90%以上的居民沿河居住、依河而生,沿河区域为经济、文化、政治、人口中心,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和建设压力,因此要加强黄河支流地区节水、减污、扩绿治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增色添彩,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宁夏担当使命。
提案清单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措施 |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 明年待落实事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