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关于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张辉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一、提案理由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示范区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工作的重点任务,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022年6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委、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而旅游正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抓手。
(二)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深化各民族交融互嵌的关键载体。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共识,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旅游服务业,还会带来商贸交往、文化互鉴和情感沟通,有助于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旅游发展红利。
(三)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提升宁夏知名度影响力的现实需要。宁夏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现有5A级景区4家,大小开放景点共60多处。伴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流动,不同地区资源结构调节、经济社会协调、文化交流融合、民族互动往来,将有效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宁夏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在经济层面实现利益共享,在文化层面实现交流互鉴,在社会层面实现包容和谐,在“旅游”和“来往”之间推动各族群众和游客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
二、具体建议
(一)夯实发展基础,拓展交往空间。一是切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景区”示范创建,把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和载体,将其融入精品景区提升工程全过程,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景区”示范创建,深度服务旅游行业中心工作;二是统筹一体推进景区改造提升和5A级景区创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旅游村镇、旅游商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各方面广泛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三是进一步擦亮景区品牌,让景区成为享受祖国大好河山、感悟中华文化、增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我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形”传神,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二)创新丰富形式,增强交流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旅游行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增强“以旅游引领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担当,强化“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举措,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加强对讲解员、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二是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持续深化“两晒一促”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和文旅资源推介,有序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产品进景区、进旅游商品超市;三是持续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打造我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各地游客深度体验的新业态,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感”铸魂,引起各族群众同感和共鸣。
(三)提升发展质量,深化交融格局。一是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创建宁夏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山海线”、“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等主题线路,发扬我区地理、文化、自然景观等特色,推广“沙湖”、“星空”、“西北风光”等旅游标志,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彰显永续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二是大力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旅游市场,加大“引客入宁”力度,积极推进互送客源、互为市场,通过多种交流合作互动活动实现以游会友、以游互学、以游促融,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是大力强化宁夏旅游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潜移默化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识,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效”求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提案清单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措施 |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 明年待落实事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