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学习资料
大变迁的年代
2015-07-30 15:29:48   来源:华兴时报

薛正昌

    我的老家在固原,过去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地处西安、兰州、银川、宝鸡、天水之间,出行的经历印象很深。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目睹了宁夏的交通变化,包括宁夏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及其工具的变化。这里选取几个点,就可以看到近30年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 路

    从现在交通格局看,穿越宁夏境内的有6条国道:211国道、109国道、307国道、110国道、312国道,这些年大致都走过,有些线路还走过多次,走得最多、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固原—银川这条南北大通道上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从固原到银川路程不到400公里,还要在中宁县城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才能到达目的地。80年代初有了变化,每天一班车,当天可到达银川。我参加工作后,到银川出差,清晨从固原汽车站坐车,中午到中宁汽车站,吃一碗面,稍事休息就继续北上,绕吴忠城西而过,在灵武新华桥附近过黄河大桥。第一次看见向往中的黄河,第一次看见壮观的黄河大桥,第一次看见大桥上有解放军站岗,满眼的新奇和喜悦。书本上的黄河与现实中的黄河走在了一起,兴奋不已。车到银川已是下午四点钟以后。入住,稍事修整就到了晚上,办事只能到第二天。

    我毕业后留校做《固原师专学报》的编辑工作,刊物在甘肃平凉地区印刷厂印刷,每期发稿校对必去平凉,由固原往平凉约90公里,也要走3个多小时。去兰州、庆阳都需一天的行程。如果去西安,早晨由固原动身,晚上就住在平凉;第二天再坐平凉开西安的班车。那个年代,道路无法与现在比,简易公路、山区的公路都是沿着山形走。班车也是老牌子,声音很大,速度有限,爬坡时慢得如同蜗牛一样。90年代初,有一种南京生产的名为伊维克的车型,速度快多了,由固原去银川也就是4个小时。再稍往后,新型大巴面世,由固原往银川,4个小时即可到达。

    2002年,我调银川工作。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宁夏境内的高速公路已经在修建中,而且是修成一段放行一段,中宁、桃山、同心、固原依次通车,看上去新鲜,行车过程舒服,道路与车况大为好转,乘车时间大缩短。我每隔十天半月要回固原老家,心境特别愉快。现在回想第一次去银川,时光过去了三十年,但感觉恍若隔世。银福高速公路的开通,成为宁夏公路交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在,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限速行驶,固原到银川也只需要4个小时,舒适快捷。回固原老家时,上车睡一觉,醒来再观赏观赏两边的风景就差不多快到家了。由30年前的一天发一班,发展到今天半个小时发一趟;由过去的老解放牌,更替换代到今天配置的先进高档国产车,时空的变化如同换了世纪。

    现在,宁夏境内高速公路不仅将宁夏连接起来,而且将宁夏与周边省区连接起来。京藏高速、福银高速、青古高速、定武高速在宁夏交汇,辐射周边省区,与全国联通。在地域空间上,宁夏成为全国大交通的枢纽之一。往延安、往兰州、往新疆、往西宁、往内蒙古,往西安、往青岛、往上海、往北京,高速公路网络环环相接,条条相通,边地与内陆的阻隔,从我们出行的感觉上已经消弥。

铁 路

    宁夏有铁路史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名为包兰线铁路。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出差北京,就走包兰线,经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到北京,坐20多个钟头。那个年代车次少,硬卧是很难买到的。内燃机车坐到北京,你会发现身上有不少煤灰尘。我目睹过的铁路是1996年建成通车的宝中铁路。宝中铁路贯通宁夏而过,对于南部固原人来说,修建铁路在当时如同神话。我周围的人都很兴奋,破天荒了,固原也能有铁路。实际上,宝中铁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从自然地理格局上,古代关中西出北上,固原就是一条大通道,固原以南的泾水与以北的清水河,两条水系都是黄河的支流,古丝绸之路就是沿这两条水系延伸的。那里想得到,两千年后的宝中铁路的走向,与丝绸之路如此吻合。固原车站,在宝中线上是较大的站,修建的过程中,我们就去看过多次,有时候还带着孩子去看。通车后,去平凉印刷厂公干第一次就坐着火车,为了知道固原到平凉要穿越多少个邃洞,亲手揉了数十个豆粒大小的纸圪垯装右边的衣服口袋里,火车钻一个邃洞,就将右边口袋里的纸圪垯取出一个装在左边的衣服口袋里,最后就知道有多少个邃道。一个多钟头的车程,比汽车快多了。虽然路程不长,却情绪兴奋,心意与乐趣竟在其中,人老祖辈的心愿都汇集在心里头。

    20多年前,固原师专的几位老师“落叶归根”,分别回归青岛、昆明、怀化等城市。那个年代,他们没有多余的物件,仅有的几件不太像样的家俱也要搬回老家去。搬家的过程很费神,装上大卡车,清晨由固原动身,赶黑才到西安;在西安等几天才能有集装箱。我送他们的经历和情景历历在目。有了宝中铁路,固原人外出不知方便了多少,东西南北都能衔接上,黑夜里也能赶路了。有急事,坐上火车往银川,也是6个钟头的时间。即使出差返回,车票的选订就与宝中线连接起来,虽然多次回到固原已是夜半凌晨,但总觉得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尤其是那种家乡交通发展变化情节滋生的那种自豪感。有了宝中铁路,固原的土豆、菜蔬、牛羊肉等土特产就可以依赖它走出去,外面的新鲜物也可以运进来,包括各类商品。固原人凭借这种便利的交通,开始坐地经商了,交通与物流将外面世界与固原融在一起。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铁路建设上我感受到了。早年社会上流行的“要想富,先修路”,不是简单的口号,只是当时没有这种经历,人们的认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到不了现在这个程度。

    近年,太(原)中(卫)银(川)线开通后,晚上坐车,睡一夜第二天九、十点就可到达北京。这一线去石家庄、太原、北京,实在是太方便了,也很舒服。现在,银川到上海、成都、广州、兰州、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都有火车相通,铁路网已经形成。

航 空

    妻子马效芬是固原地区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20年前作为宁夏援非洲医疗队的一员,她曾前往西非贝宁履行国家使命。由于超期服务,管理部门安排家属有过一次探亲。我有了一次远行的经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远涉重洋,万里迢迢的航程让我既担心又喜悦。那时候宁夏还没有河东机场,银川往北京去的航班起降都在银川市西夏区的老机场。记忆中的老机场看上去土土的,机场不大,航站楼很小。我们往返北京都在这个老机场。那时的航线很少,班次也不多。听上一代人讲,过去坐飞机是有级别的,而且是要相应级别的介绍信才可坐。我明白,那个年代宁夏的机场小、飞机起降架次少,多服务于政府。现在的航空,多服务于社会。河东机场的修建,是宁夏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经过十多年的运营和发展,航线已经辐射全国重要城市。尤其是近10年间,是宁夏航空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它的发展,是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的。六盘山支线机场的修建与开通、中卫支线机场的修建与开通,都说明这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延生出了这两个支线机场,也为宁夏人出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所谓的交通发达,体现的是一个有机合理的链接。

    宁夏文化走出去,宁夏的地域特产走出去,丝绸之路的延伸等,都需要航空网络的快速发展。出差去河东机场乘机,你会发现变化非常之大,各色人流的出进港,机场航班的频繁起降,展示着一种活力,再现的是一种希望。河东机场起降航班与延伸的航线,不但覆盖了全国,而且向国外延伸。中阿博览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都将提升和推进宁夏航空事业的大发展。去年暑假,宁夏师范学院与宁夏社会科学院在固原联合召开地方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期间正好吉林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路线》创刊3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我参加。吉林的会议在时间上正好与固原会议冲突,为了兼顾两个会议,我的机票预订就将六盘山机场晚班起飞到河东机场、再与河东机场去北京的航班时间链接起来。乘坐西安到固原航班,到河东机场正好与去北京的航班相衔接,晚上住首都机场。次日清晨由北京往长春,会议有车接站,八点半前已赶到会场。如果没有六盘山机场的航班,整个链接就成问题。由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宁夏航空发展的程度和链接的密度,它的确给快速发展着的社会提供了很大方便和更为宽泛的空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宁夏的地域优势再度得到体现,古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宁夏地缘战略被政府认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点。承载这个战略支点的一个重要途经,就是宁夏航空网络的形成。这是未来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在这个过程中,航空事业的大发展带动和促进宁夏旅游事业空前发展。2014年几次出差,视野所及,河东机场的过境人流和起降航班的繁忙景象已经告诉我们。我深深体现到宁夏航空事业发展同样给老百姓来了方便和实惠,正在扩建和延伸的河东机场跑道也在告诉我们宁夏航空事业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